他是知名作家,頂級古典語言學學者,讀的第一本詩集被父親暴跳如雷地撕成兩截
編輯:魏少梧 信息來源: 西e網-光明網發(fā)布時間:2018-8-10
去年年初,“中國詩詞大會”火了,00后的復旦附中學生武亦姝,在央視《中國詩詞大會》第二季總決賽中,憑借強大的實力和淡定的氣魄,成功奪冠。很多人為她的才情所折服,稱其“滿足了人們對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”。
今年7月,央視節(jié)目《朗讀者》第二季繼續(xù)熱播。這檔由著名主持人董卿主持的朗讀節(jié)目從去年10月第一季一開播,幾乎是一夜間,國內掀起一股朗讀熱。很多中小學課堂的朗讀熱情也在持續(xù)升溫。
另一方面,我們也看到,傳統(tǒng)文化越來越受重視。教育部統(tǒng)一編寫了新的語文教材,即將投入使用,古詩詞比例大幅增加,讀詩誦詞將被進一步納入考試范圍,無論是高考、中考、小升初考試中,涉及詩詞的考題比例越來越大。
剛剛結束的江蘇書展上,統(tǒng)編本教材主編、北京大學語文教學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說,中小學校在開展古詩文教學時,應該少一些朗讀,多一些吟誦。
吟誦與朗讀不同,朗讀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(chuàng)作活動,強調結合各種語言手段來完善地表達作品思想感情,帶有明顯的表演性質,是展現(xiàn)給別人看的。而吟誦是依字行腔,有節(jié)奏地誦讀詩文,偏重的是情通古人,反復琢磨作者的原意,體會詩文的涵義,它更多是向內的,過程中能夠增強學生對文本的主觀感受,在吟誦過程中,將古詩文的韻味讀出來,旨在通過感動自己,增加對詩文的感覺,而不是想盡辦法感動別人。
溫儒敏認為,現(xiàn)在的語文閱讀,應該讓學生“靜”下來,自主閱讀,自由感受,領略漢語語言之美,培養(yǎng)對精煉、多義語言風格的感性理解,打好漢語學習基礎。
顯然,這也是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初衷。
如果你喜歡古詩詞,喜歡歷史小說,那么你一定對史杰鵬這個名字不陌生!
QQ截圖20180801163617.jpg
他是暢銷書作家
國內古文字學專業(yè)頂級學者
他是知名網紅“梁惠王”
他是成功的作家,他的小說屢屢進入暢銷榜,歷史小說《亭長小武》暢銷數(shù)十萬冊:
“茅盾文學獎”獲得者、作家柳建偉評價說:
《亭長小武》讓人知道歷史小說可以這樣寫,將會開啟一個中國長篇歷史小說的新時代。原來中國的歷史并不像正史或者野史記載的樣子,要遠比那個豐富、有意思。其價值是以前寫帝王將相的歷史小說所不個備的。
文學評論家賀紹俊這樣評論道:
史杰鵬沿著歷史的毛細血管,一路進入到歷史的主動脈,從一片片漢簡、一條條典章進入到漢代。如果他憑依著漢簡中繁細的律令繼續(xù)釀制故事的話,那么他完全可以創(chuàng)造一個法律演義小說的系列。
羅輯思維創(chuàng)始人羅振宇則說:
史杰鵬是個怪才,一邊在大學里鉆研古文字訓詁學,一邊在小說里快意恩仇。他的故事骨架全靠虛構,但皮肉毛發(fā)又分明有文物史料佐證。
他是古典文獻學家,他先后師承著名古文字學家李家浩、著名語言學家王寧,在北京大學、北京師范大學專攻古文字學、先秦兩漢文獻學。他的第一門線上課程《從<詩經>到姜白石——梁惠王古詩詞二十講》超過10000人學習,根據(jù)課程講義出版的圖書《悠悠我心》,上線3個月,就加印了5次。
《中國詩詞大會》評委、著名隋唐史學者、百家講壇主講人蒙曼老師評價說:
史杰鵬老師在先秦兩漢部分確實是功底深厚,我覺得跟史老師相比我有兩大劣勢,第一是非專業(yè)出身,我看什么都業(yè)余。我是愛好出身,但是有一個普通人喜歡詩的心。普通人喜歡詩是很好的事情,但是提升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,尤其是先秦兩漢詩歌的部分,從歷史理解也好,或者是從個人淺薄的愛好理解也好,都會遇到史老師說的小學部分、訓詁部分,他的專業(yè)給這本書注入了含金量和厚重的東西。
著名自媒體人六神磊磊評價說:
我聽史老師講古詩詞:第一個是怦然心動,我發(fā)現(xiàn)史老師選的詩都是經典的、大家耳熟能詳?shù)?、有流傳價值的。第二個是他的角度特別史杰鵬,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。李白的《月下獨酌》,我可能最喜歡“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亂”。而史老師最喜歡的是哪句?“永結無情游”。他覺得這是詩眼。他說既然無情又何必永結相游,這兩句說的是作者本人的影子和月亮,但是未嘗不可理解成對人的態(tài)度。智商特別高的人看周圍大多數(shù)人都是傻子,不想搭理,不想跟傻子玩,陶淵明是這樣,李白也是這樣,貌似無情,實際上是因為無處可以用情。這是史杰鵬的視角。
為什么大家都喜歡詩歌?他的解讀是,大概因為我們偶爾也有腦子靈光的時候,有時候頭腦中會剎時閃過這樣的念頭,但像閃電一樣倏忽而逝,我們潛意識中覺得不同尋常,但無法用文字捕捉??吹絼e人寫出來會恍若舊識,所以我們看偉大的作品會有如逢故人的感覺。這個解讀深得我心。我一直沒想明白的事被他解讀出來了。
那么,對于一輪又一輪的古詩詞熱,梁惠王史杰鵬是怎么看的呢?
他認為詩詞背得越多,古典詩詞的語感就越好,如果想寫詩詞,就會比常人有無與倫比的優(yōu)勢。
他相信,在當今高等院校,包括名牌大學的古代文學教授,像武亦姝這樣,能背誦這么多詩詞的,有可能已經找不到一個。能把詩詞寫得像那么回事的,更是很少。其中原因,就是背誦不夠多,語感不好。
所以,背誦詩詞這種事,除非導致學習極端偏科,否則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說,都是有利無弊的。能掌握更典雅的漢語有什么不好?掌握了漢語的學習,有了語感,你就掌握了閱讀的技巧,寫作的基因。
然而,這樣一位大學者,他與古詩詞結緣很晚,他的童年走了不少“彎路”。
史杰鵬小時候買的第一批詩詞寶貝——花城出版社的“巾箱本”《宋詞》,上海古籍的綠皮普及本《詩經選》《楚辭選》《唐宋詞一百首》,赭皮普及本《讀詞常識》《讀曲常識》,被父親看到后,父親暴跳如雷,沿書脊全部撕成兩截,上面還書下了怒氣沖天的評語:“看淫詞艷曲,浪費青春,浪費生命,可恥可悲?。?!”三個重重的感嘆號,觸目驚心。
年幼的史杰鵬沒有任何能力和父親對抗,只能含著熱淚把那幾本凌亂的精神財富偷偷撿起來,用膠水粘上,重新收藏。
就是這樣一位童年“凄慘”的愛詩之人,卻在興趣的引導之下,一步一步成了國內古文字、古典文學學領域的年輕一代頂級學者。
他是怎么學古詩詞的呢?又是如何成為一個頂級專家的?
“像我這樣蓬門小戶出身的人,有詩讀的機會實在太少,家里除了課本,哪里還能找到帶字的東西?否則我會風卷殘云一樣吞下去。所以,燦爛的童年時代,我沒有記誦到幾首詩。
上初中了,有一天是歷史課,老師講到李清照、辛棄疾,說他們是偉大的詞人。我想,詞人是種什么東西,讀了幾首詞之后,很不喜歡,猜測他們大概是沒有本事把句子寫得整齊的一類。我那時覺得,句子能寫得整齊才叫本事。詞人的文化修養(yǎng)肯定要低一些,遣詞造句的本事也要低一些,句子才會寫得那么參差。”
直到后來,他看到這樣的詞:
花褪殘紅青杏小。燕子飛時,綠水人家繞。枝上柳綿吹又少,天涯何處無芳草!
墻里秋千墻外道。墻外行人,墻里佳人笑。笑漸不聞聲漸悄,多情卻被無情惱。
六曲闌干偎碧樹。楊柳風輕,展盡黃金縷。誰把鈿箏移玉柱,穿簾海燕雙飛去。
滿眼游絲兼落絮。紅杏開時,一霎清明雨。濃睡覺來鶯亂語,驚殘好夢無尋處。
紅藕香殘玉簟秋。輕解羅裳,獨上蘭舟。
云中誰寄錦書來,雁字回時,月滿西樓。
花自飄零水自流。一種相思,兩處閑愁。
此情無計可消除,才下眉頭,卻上心頭。
“當時簡直是震驚了,這些古人,怎么會寫出這么好的句子?寫得這么好,這么美,這么直透人心,就算句子參差不齊,又算得了什么?后來我才知道,詞是按照詞牌來填的,是什么詞牌,就得按照規(guī)定的字數(shù)來,并不是人家文字能力不行,寫不到詩那么整齊。”
史杰鵬日漸發(fā)現(xiàn)詞是比詩更讓他熱愛的一種文學形式,“熱情像天風海雨一樣沐浴了我的全身”。從此之后,他騎著自行車跑遍了南昌市的書店,用媽媽給的微薄零花錢買了好幾本書,第一本就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綠皮的《白居易詩選》,“回到家,我首先翻到《長恨歌》,一口氣讀了下去,不過癮,再讀一遍,還不過癮,三讀。很快我發(fā)現(xiàn)把書扔下,也可以瑯瑯上口了,那時很少有詩詞經得住我三讀。”
當《白居易詩選》不能滿足史杰鵬的需求時,他去南昌市里的新華書店開發(fā)新的資源。在徐中玉編的一本《大學語文》里,他發(fā)現(xiàn)了他早想讀之而后快的《滕王閣序》,還有李煜的兩首詞《虞美人》《浪淘沙》,心中大喜,他認定世上絕對不會有比它們還經得起誦讀的文章,然而翻翻書價,要兩塊錢,心又涼了半截。
“有時我想,為什么不十幾年發(fā)明互聯(lián)網呢,只要鼠標一點,無論怎樣華美的古代文學典范作品都出來了,那樣的話,將會解決多少孩子的苦惱!”
如今,學古詩詞的難題來到了他的女兒身上。
7歲的女兒貓貓上一年級的時候,一本小學生必背的75首詩詞出現(xiàn)在了她的書包里。老師每天帶著他們早讀,日積月累,她也背會了不少篇目。僅僅過了一個月,再拿一些句子問她,她卻毫無記憶。問她知道這些詩的意思嗎?她說,老師沒有講過。
史杰鵬翻開她的75首課本,發(fā)現(xiàn)里面對于很多字詞的解釋都是沿用了古人的注釋。其實這些注釋中有的古人是注錯了的,后世學者已經修正;有些字詞則完全沒有注釋,因為古人常用,他們覺得不需要解釋,但現(xiàn)在的孩子沒有聽過那些詞,就需要更詳細的講解。
史杰鵬做了一件我們很佩服的事:他跟太太兩個人,一個人寫講稿,一個人錄音,把教育部小學統(tǒng)編教材《語文》里必背的75首古詩詞,做成了音頻課。
這個音頻本來“家傳”的,做著做著,一家三口都上了癮——史杰鵬本身就是古文字學者,他的妻子貓媽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育兒達人,對音樂、兒童心理學都有一定程度的鉆研,是女兒貓貓的知心朋友,女兒貓貓更是天然地對這些有著濃厚的興趣。
QQ截圖20180801163500.jpg
在他看來:只有搞明白字詞的來龍去脈,才能掌握古詩詞和文言文的通關密碼。
比如:講到唐朝詩人李嶠的《風》,有“解落三秋葉”一句。這個“解”字,注釋說可以解釋為“能”。但為什么“解”是“能”的意思呢?書上沒有說。
史杰鵬用訓詁學的知識講解了它的源流:
“解”這個字,本來的意思是用刀把牛角從牛身上割開,引申為凡是分開什么東西都可以說“解”,比如解開衣服,解開鞋帶,解放思想。搞清楚一個數(shù)學題,也叫解題;講清楚一句古文,叫解釋。所以,解,可以引申為懂得了,理解了。懂得了,當然就會做,于是又引申為能干,能夠。
唐玄宗把楊貴妃稱為“解語花”,就是指“懂得說話的花朵”“能夠說話的花朵”,因為一般的花朵雖然美麗,卻不會說話。這句詩里的“解”,也是“能”的意思,“解落三秋葉”,就是能吹落深秋的葉子。
他希望通過“溫水煮青蛙”的方式,把古詩詞的精髓,不知不覺灌輸給孩子。讓她在快樂中,渾然不覺自己的古典文化修養(yǎng)已經如春夜的韭菜,潛滋暗長,超出同齡人一個段位。
說起來,教小學生念古詩詞,與中學、大學乃至成年教育都很不一樣。
一來要注重未成年人的受教心理,不可硬灌。
二來要選在他們理解能力范圍內的東西,這就要對學生的整體素質有個恰當?shù)陌盐铡?/p>
三來講授時最好主要講授情感,喜怒哀樂等人類共同情感。
史杰鵬就是這么做的,他的古詩詞課,既有掰開了揉碎了的本門功夫(他是念古文字學的博士),又把詩詞融化在活生生的生活中,有意象解讀,有美感體驗,讓其他孩子也能跟他家的貓貓一樣,看見山川湖海,面對離合悲歡,收獲一份感動。
聽《梁惠王帶你讀古詩詞》,無時無刻不透著感動。梁惠王有一句話:大詩人都是真正善良的人,假裝善良的人,寫不出真正的好詩。聽他的音頻課,我們就知道梁惠王也是個善良的人——假裝善良的人,也解讀不出真正的好詩。
很多中國家長習慣做的事,是花幾萬塊把孩子送去學鋼琴、學英語、學畫畫,然后自己等在教室外用手機打游戲,他們都覺得,“唐詩宋詞?那是小孩子學的吧?跟我有什么關系?”當然有關系!因為很多時候最需要補上唐詩宋詞這一課的,恰恰是這些父母。
但有些家長卻恰恰相反,選擇參與進去,和孩子一起學習,哪怕是從零開始。
就像我們都知道的一個故事,爸爸喜歡釣魚媽媽喜歡做魚而孩子恰巧喜歡吃魚。史杰鵬做這個課開始也是這樣的,這個興趣不是單純一個人的興趣,是這一家人都感興趣。其實,讀唐詩也是這樣,父母都感興趣的事情而影響到了孩子。如果爸爸不愛釣魚,而媽媽不愛做魚(不愛做魚就會不好吃),那孩子就不會get到魚的好吃。如果父母不愛讀詩,那么影響不到孩子,孩子沒有get的點,對讀詩就沒有興趣了。
在這個時代讀古詩,未必對現(xiàn)實生活有什么直接影響,不能幫你蓋房子,不能幫你造飛船。但要知道,無論是我們,還是我們的孩子,都是一個獨立于天地間的人,除了吃飯睡覺蓋房子,我們還可以體驗另外一種生活方式的可能。我們一起去探尋古詩詞中傳遞出來的千百種生活方式,去了解那時候中國的時代鏡像,去了解古人為人、治學、處世的智慧,和孩子一起讀詩,不僅僅是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繼承和弘揚,更是讓最好的文化慢慢滲透、駐扎進孩子和我們的內心。這無疑是現(xiàn)代精神的本質,也是我們應對未來世界的看家法寶。
為了制作這門課,課程團隊歷時1年多,研究了目前市場上上百種小學生必背古詩詞參考書目,走訪了北京、上海許多知名小學的一線名師、學生家長,甚至跟小朋友們一起做古詩詞游戲實驗、組織文化游學活動。他們做了大量的調研,深入分析大家的真實需求,討論每一首古詩詞到底有哪些到現(xiàn)在仍然值得去學習的點,應該通過怎樣一種方式才能更好地掌握,同時也融入了許多歐美發(fā)達國家的學習方法和教育理念。
梁惠王是大學教授、作家,也是一位父親,他了解孩子的心理,所以能把古詩詞講得有趣,而且包含了很多知識點,讓孩子喜歡,并沉浸其中。
這門課,已經超越了詩歌的范疇,它不僅是“有感情朗誦”的詩詞課,還是75節(jié)古文化課,75節(jié)優(yōu)質寫作課,75節(jié)審美養(yǎng)成課。
如果你是古詩詞愛好者:
你可以用一顆詩心,感悟詩句中的山水田園,人生起伏,去看塞北風煙,江南煙雨,體會不一樣的人生。
如果你是語文教育工作者:
你可以聆聽更專業(yè)的知識,以別開生面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。
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,或者即將成為父母:
你可以放下教育孩子的焦慮,同孩子一起和時空對話,感悟詩句中的人生。
如果你是孩子:
你可以用一種全新的方式,放松的心情,更加深入的學習古詩,全面的了解唐詩宋詞。
……
這是一門無論你在人生的什么階段來聽,都會有不一樣感受的古詩詞課。是一門給小學生的詩詞課,也是一門給千千萬萬父母的詩詞課,更是一門給我們自己的詩詞課。
75首古詩詞,每首詩一節(jié)課,每節(jié)課10分鐘左右,每節(jié)課程都可以反反復復收聽。
在暑期的第一周,這堂課正式上線了,上線不到三天,就有超過1000人訂閱了課程,好評不絕于耳:
梁惠王還會在第一時間帶來2018年最新部編本《語文》教材新增古詩詞的權威解讀,也就是說,未來這門課程遠遠不止75首,可能會有100首甚至更多。
原文鏈接:http://reader.gmw.cn/2018-08/10/content_30437019.htm